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教培“余震”后:退场与换道

双减政策实施近两个月,行业余震仍在持续家机构正在积极探索转型,而超过100万的教培机构从业人员正在再次经历求职过程在脉动APP上,有一个名为教育培训产业圈的职场圈,聚集了88万教培从业人员,讨论的话题也从最初的双减政策逐渐转变为现在的转型

教学培训从业者将何去何从机构转型之路是否清晰最近几天,记者采访了几位有代表性的转型中的教培从业人员,其中既有头部教培机构的新老师,也有深耕行业十年的多愁善感老兵,还有从一开始就把握住政策脉搏的教培机构企业家他们的经历可能会告诉更多的从业者,违背教育本质的行业不会永远存在但那些经历过教育行业红利期的员工,现在需要积极调整心态,迎接变化

人员转型:顺应潮流方向。

告别这个行业

前几天是我们去公司的最后一天大家做完最后的补偿,吃完饭,我就彻底告别了这个行业在教学和培训行业工作了五年的潇雅说

潇雅出生于1993年,自2016年进入教学培训行业和其他年轻人相比,学区的校长潇雅更有感触,因为这是她第二次离开教培行业2016年进入微博英语,从底层销售做起,一步步做到管理她的收入也从刚开始的几千元增加到一个月后的5万元2019年,微博英语爆了,潇雅拿不回拖欠的工资

第一次退休后,仍有教育情怀的潇雅,转投同程同美担任预备校长,半年后,她被高薪聘请,去做作业帮忙,从零开始带出一个40人的团队短短一年时间,伴随着双减政策进入实践阶段,潇雅和她的团队成为了断档商业板块

说实话,除了放弃教育行业之外,并没有太多放弃院校教培机构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主要是因为注资太疯狂了潇雅承认,培训机构挣钱不是靠学费,而是靠转换率首先,他们以低价吸引用户,然后以画饼的形式开设新校区,再通过制造教育焦虑吸引家长.对于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来说,这是违背他们教育的初衷的

积极改变上岸的方式

虽然对未来的工作方向没有规划,但身边很多同龄人的求职经历却给了潇雅启发有的人考公务员,有的进入体制内学校任教,有的选择企业潮流的方向已经确定,跟着潮流走是对的

潇雅的同事方林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本科毕业后一直在新东方从事运营管理工作,但现在不得不转型,打算转向素质教育领域我投资了15家公司,到目前为止收到了2个回复,其中一家的工资还不错现在我也想考研,让自己更有竞争力,这也是一种变道的方式

数据显示,我国教培从业人员近1000万,其中70%以上在30岁以下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教培行业人才供需变化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7月求职的教培背景人员中,有51.4%已经离职

记者还注意到,目前,教培从业人员正在启动抱团热身模式除了把工作往对方内部推,还会帮助对方找到出路一位深耕脉脉APP多年的人力资源营销总监表示,离开K12的普通员工有很多出路比如对于一些个人魅力突出的老师,可以选择去学校任教,或者打造个人IP,做自媒体的教育短视频或者教育咨询,对于普通教师来说,大多选择围绕学科发展,比如语文教师发展书法,口才等课程,英语教师开发英语绘本,英语口语等兴趣班,对于创新从业者来说,他们可以转型到行政销售等其他行业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在为这些优质人力资源缓解求职压力此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现,教培机构从业人员90%以上为35岁及以下,80%以上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对于这些人力资源财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非常重视日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启动为期3~6个月的教培行业人才特殊服务季线上招聘会,预留管理,销售,技术,运营等9万多个岗位

留下来的人

很多同龄人,尤其是年轻教师,对薪资期望很高,突然变道很容易接受收入差距李桥说,所以,还是有一部分人选择留在教培行业

李桥是暨南大学的毕业生去年,当其他学生还在找工作的时候,他决定做一名:岁的英语老师虽然周末课程受到了冲击,但周一到周五老师们还是有课程的,目前也找不到高薪的工作,再多待一天也是一天

像李桥这样抱着观望心态的人不在少数智联招聘平台数据显示,7月份有61.6%的教培行业求职者仍期望继续在教培行业工作

潇雅认为,选择留下来的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他们真正喜欢的教育行业,另一种是无法离开一方面可能是能力有局限,另一方面是思维有局限第三是不放下以前的风光心态,不肯离开但我认为我们已经吃到了教育行业的红利,下一个年轻人需要面对现实潇雅说,这个行业一直被诟病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确实需要这样的政策来重塑这个行业

机构转型:把握教育本质。

相比个人转型,机构转型更难转身。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政策实施后,校外培训机构目前的经营策略是:逐步退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学科培训,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扩大普通高中的学科培训,过渡到非学科培训,包括体育,艺术和科学技术。

培训等,为学校提供托管服务,包括课后服务和假期托管服务,向0~3岁托育发展,向成人和职教领域发展。

其中向成人和职教领域转型的政策风险小,但也很难,因为这一块业务的社会需求相对较小,且市场已经饱和,另一块就是向非学科培训转型,这个也是目前机构转型的主流,但也需谨慎,因为一方面这一市场本来就已基本饱和,另一方面,如果非学科类培训市场扩大,尤其是体育,艺术培训已经纳入高考,有可能再次刺激家长的焦虑,从而引发对非学科类培训的监管熊丙奇说

校内外合作或可尝试

而双减之后,还有一些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校内服务,希望通过为学校提供素质教育内容供应来进行资源扩充比如某教育品牌此前就曾对外表示,他们的企业转型方向将是为校内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如推出戏剧赏析,美术作品赏析等课程

这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伴随着校内托管时间延长,加上部分学校师资有限,校方为了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会每年通过招标的形式购买第三方服务一位公办学校教师告诉记者

广东省此前也有不少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案例但与此同时需要留意的是,在7月26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就对课后服务教师参与率提出要求,提出拓宽课后服务渠道,以内部供给为主,购买服务为补充,对于校外第三方教育机构等教育资源,实行白名单管理制度,同时政策也强调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资源,并明确严禁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有偿课程辅导

校内教师本就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有思维上的壁垒如果企业给学校仅仅提供课程内容服务,必须要求机构在内容上要有教材或者软件,校方通过招投标才能实现政策对机构的‘公益性’要求,使得此类业务的盈利模式有待商榷因此,最近我们也在寻找一些新的路径,比如民办学校的机制更加灵活,未来可能会加强和民办学校的合作,比如公办学校强调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会做一些校园教师培训的项目等而这种用项目化的方式赋能课堂,也更符合我们的教育初衷领心教育创始人郭鑫悦说

机构转型要抓住教育本质

相比线下教育机构转型,线上教育目前则相对容易,毕竟它有互联网公司的特性,人员及产品的随机应变很强,同时,线上教育的办学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大量的线下办公地点,办公桌等,因此少了一笔支出小雅说

记者留意到,9月18日,教育部已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就做好现有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备案改为审批工作进行部署通知指出,线上培训机构需在注册地设置固定的线下实体培训场所,并应符合当地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所以,校外培训机构在转型时,一定要搞清楚一个基本事实,做大教育生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还想通过搞教育培训做大机构,上市,大概率怎么转型都会碰壁继续做教育培训,必须抓住教育本质,站在做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教育选择的角度,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熊丙奇称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a4

热门资讯

40
33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